
从1987年国内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以来,中国证券行业已经走过了33年的历程。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和全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证券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机构规模不断壮大,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功能作用日益发挥,为中国经济高速发展、资本市场平稳运行贡献了重要力量。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全国共有证券公司132家,其中注册地位于深圳的有22家。而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上,诞生了包括国信证券在内的一批优秀证券公司。积极总结中国证券公司改革开放进程中的成功经验,冷静思考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对于促进证券行业在今后如何更好地应对新挑战、开创新局面、形成新优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证券业三十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弱小到壮大,从本土到国际化的过程。与西方国家证券行业的自发式演变不同,中国证券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围绕着企业改革和经济转型这一主线展开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企业开始逐步进行股份制和债券发行的尝试。随着与证券发行和流通相关业务的增加,市场对证券中介的需求也日益增加,我国第一家证券公司——深圳特区证券公司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于1987年诞生的。到了1990年,随着沪、深证券交易所的分别诞生,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有了规范的集中交易场所,证券经营机构的数量在此之后迅速增加,资产规模急剧扩张。
中国证券业改革发展中的成功经验
回顾证券行业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把握时代大势,坚持公司治理、市场导向、创新驱动是中国证券业积累的宝贵经验。
顺应大势的发展旋律
证券公司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时代的大环境,在伟大的时代才能孕育出一流的券商。在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转型的背景下,证券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脚步,制造业服务化的浪潮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时代发展孕育出大量资本市场的机会。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通过运用市场化的筛选机制、资本市场的并购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整体上市等方式,在过去三十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也推动了融资体系的繁荣,大幅提高了资本资源的使用效率。
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已经形成包括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地方性金融市场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融资体系。截至2020年4月底,A股上市公司共有3826家,总市值从1991年底的109亿上升到2019年底的52万亿,扩容近5000倍。这其中,证券经营机构的作用功不可没。
健全完善的治理机制
从公司治理构架来看,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均设立了较为完备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等“一层三会”治理结构。此外,大部分证券公司设立了相应的薪酬与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等,部分证券公司还设立了战略发展委员会。同时,党的领导在完善证券公司治理、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培育健康的资本市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证券行业将党的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券商的治理、战略、业务相互对接,将党的组织制度、领导体制、基层建设与证券公司的治理架构、管理体系、业务发展相互融合,将党的领导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创新优势。
市场导向的经营方式
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而实施的最深刻的变革。这一变革创设了股份全流通的市场,带来了资本市场制度设计的系统性变革。这是资本市场以市场化方式推行制度变革作出的有效探索。2014年上半年出台的《新国九条》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化是资本市场的核心方向,从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发行注册制改革、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完善退市制度等多维度明晰资本市场改革的框架。同时,明确提出依托投资银行的资本功能,对接实体经济的需求推进投资银行的业务和产品创新,助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系统重要性的现代投资银行。
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
创新是推动证券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源泉。2012年召开的券商创新工作会议是我国证券业一系列重要创新尝试的开始,在监管部门的推动下,证券领域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拉开序幕,证监会高频率发布新政策,推动创新落实到操作层面,这不仅包括融资融券、约定购回、股票质押、OTC、沪港通等热点领域,也涉及资管计划份额转让、固定收益等非大众化业务。在行业大力创新的背景下,投融资业务、资产管理、柜台市场等新业务从无到有,各证券公司都把业务创新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积极开辟新市场、发展新业务、推出新产品,通过创新实现以传统经纪业务为主向全面的金融产品提供商转变,从被动经营的“靠天吃饭”模式转变为主动经营的持续增长模式。目前,证券公司已经在金融工具创新、金融技术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包括约定式回购、转融通、代销金融产品等金融工具的使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以及债券发行、投资顾问及新三板项目承揽等非传统经纪业务的拓展等领域。
规范化、规模化、差异化及国际化助力中国证券业再上新台阶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对资本市场而言,作为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平台,资本市场的发展要紧紧围绕经济发展从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换这个主题,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与投资功能,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资本市场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也需要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推动中国从资本市场大国向资本市场强国迈进。这是决定证券行业发展的核心因素,规范化、规模化、差异化以及国际化将成为未来证券行业发展的四大特征。
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逻辑推动证券公司规范化发展
从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的发展趋势来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为了适应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纷纷对金融监管机构进行了整合,向混业统一监管模式转变,以消除监管“盲区”或“真空”地带,增强监管能力,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监管重点不再局限于各类金融机构内部的局部金融风险,而是致力于防范和化解整个金融体系的总体金融风险,发挥协同监管效应。从严监管是国际金融市场监管的主趋势。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来看,在实体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转向的过程中,必须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加强资本市场的监管力度,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此,从严监管也是当前及未来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的主旋律。
规范化是过去三十多年来证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未来证券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证券公司必须牢固树立规范化发展理念,坚守合规和风险可控的底线,确保公司稳健发展。同时,合规风控也必须跟上监管理念的变化,跟上业务一线的发展变化。合规风控不是要关闭创新发展的大门,而是保障和实现业务稳健发展的手段。
证券行业盈利模式转变推动证券公司规模化发展
国际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表明,证券行业盈利模式由通道主导向资本主导的转变过程是行业强者恒强,强者竞争优势不断强化的阶段。在此阶段,充裕的资金和雄厚的资本实力是证券公司制胜的关键法宝,领先证券公司通过“兼并扩张”实现规模化经营效应,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
展望未来,证券公司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资本规模是决定证券公司市场竞争地位、盈利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从业务发展来看,融资融券、股票质押式回购等资本中介业务已经成为券商重要的盈利增长点。并购业务、做市商业务、投资业务、国际业务等也对券商的资本金提出了很高要求。从监管来看,监管机构为防范金融风险,一直不断加强券商净资本管理,要求券商建立资本补充机制,提高资本质量,强化资本约束。证券公司要做好资本补充战略规划,充分利用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平台,多渠道多方式地补充资本金。资本补充规划要领先、资本规模要领先,资本规模必须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
证券行业竞争推动证券公司差异化发展
回顾美国证券行业发展历程,差异化发展不仅是证券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是美国证券行业实现蓬勃发展的关键要素。美国证券行业差异化发展主要分为四层:超一流投行、综合类现代投行、专业化精品投行以及区域化小型投行。
受限于政策监管与窗口指导过多、市场基础薄弱、创新动能不足等现实原因,我国证券行业发展前三十年基本上呈现同质化发展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业务同质化、网点布局同质化、经营模式同质化、营销策略同质化等多个方面。随着证券行业的业务边界不断拓展,证券业务资格逐渐扩散,证券行业竞争加剧倒逼证券公司主动探索特色化、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差异化发展趋势已经露出端倪。未来,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将朝集中、分化的方向发展,对此,证券公司必须找准自身战略定位,并基于此构建公司商业模式、业务架构,确定公司业务重点。大型证券公司可借助自身的资源禀赋,形成多元化的业务经营模式,开展综合金融服务,而中小型证券公司则可以选择专业化和特色化经营路线。
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推动证券公司国际化发展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活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正在深度融入世界,人民币正在加速国际化,“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步伐加快。资本市场国际化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一个关键性因素。证券公司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参与主体,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国内企业和居民进行国际化资产配置的需求逐渐增长,监管层也逐步推出政策,鼓励证券公司走出去,增强国际竞争力。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为证券公司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可以预计的是,未来国际业务将成为证券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一方面,中国内地企业海外扩张的需求将推动其寻求证券公司提供海外上市或跨境并购的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客户投资的多元化需求将推动证券公司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的快速发展。
经济金融国际化的中国需要产生具有国际竞争力、品牌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投行。同时,国际化也是证券公司分散市场风险、优化收入结构的重要举措。证券公司要制定国际化发展规划,明确国际化的方向和目标;要搭建跨境业务一体化平台,提高客户服务和内部管理能力。证券公司要有序推动国际化,国际化步伐要与服务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推进,与资本市场双向开放节奏相一致。
结论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各项改革措施,新时代背景下的证券行业和资本市场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机遇期。在新起点上,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参与主体,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总结好证券行业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对于证券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经济转型升级、服务居民财富管理以及推动行业自身国际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证券公司的发展根植于经济时代背景和行业发展规律之中,未来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证券业必须牢牢抓住新时代的发展机遇,朝着规模化、规范化、差异化及国际化发展方向迈进,证券公司也将向业务多元化、模式资本化、体量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缩小与世界一流投行的差距,推动中国从资本市场大国走向资本市场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