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六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以下简称“高交会”)在深圳举行。现场有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5000家知名企业与国际组织参展参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及央企180余家,上市公司1000余家,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2000余家。全国科技创新看深圳,深圳科技创新看南山。南山区作为深圳乃至大湾区的经济大区、科技强区和创新高地,在本届高交会中表现亮眼,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体验感、互动感十足的科技盛宴,充分彰显了南山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与潜力。
本届高交会南山展馆以“智绘南山,新引未来”为主题,精心打造了270㎡展示空间,并设置了深圳科创学院展区、模力营展区、小巨人展区、生物医药展区、创新创业展区、深港合作展区、高层次人才展区、互动体验展区共7个展区,组织了36家具有代表性的科技企业参加,参展作品涉及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医疗机械、超清显示等多个产业,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体验、购买,同时通过虚拟显示技术,推出了全方位的线上展区,让无法到场的观众能随时随地感受高交会的精彩。南山区在高交会取得耀眼成绩背后,离不开南山人在科技创新领域数十年的深耕细作,更离不开南山人先行先试,前瞻布局的魄力。
创新驱动,南山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近年来,南山区始终把创新作为城区发展第一动力,通过实施“集聚融合+全链支撑”发展战略,形成了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城区在发展质量、发展效率、发展动力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发展质量方面:全区经济总量达到8566亿元,在全国区(县)中排名第二,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区(县)第一,仅用全市1/10的面积,产出全市1/4的经济体量,综合实力、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百强区榜首。
在发展效率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凸显“三个为主”。经济增量以新兴产业为主,对GDP增长贡献突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占规上工业比重近60%;第三产业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占第三产业比重86.9%。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蓬勃发展,培育了软件与信息服务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网络与通信、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到2025年还将新增人工智能、数字创意2个千亿级集群,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培育持续加快。
在发展动力方面:创新成为主要发展动力。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66%,截至今年6月,累计国内有效发明专利13.6万件,占全市41.1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49.6件,为全国23.88倍,全区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1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50项。与此同时,企业创新创业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持续凸显,全区累计培育“国高”企业超5000家,全区企业总数超40万家,相当于每4名常住人口拥有1家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3家,占全市30%以上。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1个,全市第一。境内外上市企业215家,相当于每平方公里有1家上市企业,密度全国第一。
聚焦未来,前瞻布局,汇聚创新资源
未来产业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引导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了加快实现高水平自主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南山区瞄准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抢先布局,下好“先手棋”,开辟探索新领域、新赛道。南山区按照全市战略布局,重点发展1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7大未来产业。同时为进一步落实“总部研发+高端制造”产业发展战略,促进行业和产业纵深协同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产业扶持资金的杠杆和撬动作用,南山区以支持高质量发展为主轴,按照“条块+结合”“基础+专项”“共性+个性”的思路,设立了“1+4+N”的政策框架体系,形成了《南山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产业扶持政策,让企业创新无后顾之忧。
人工智能是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南山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就是其前瞻布局的典型代表。南山区聚焦人工智能产业,出台专项扶持措施,提出南山“AI十条”,并通过创新南山“创业之星”大赛、深圳“模力营”AI生态社区等举措,吸引和培育了一大批AI企业与创新载体,目前已集聚全市近40%的人工智能类企业,位居全市第一,已成为深圳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主阵地,形成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精准发力,打通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通道
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是建设现代创新经济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南山区始终围绕“四链”、精准发力,促进创新要素和产业资源全面精准衔接、高效有序联通、协同融合发展,打通从科技发展到产业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的通道。
在创新链方面:不断夯实基础研究根基,稳步推进部省市共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推进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构建以鹏城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区域实验室体系,“鹏城云脑II”实现世界人工智能算力性能500排行榜AIPerf500“四连冠”;营造创新创业最优生态,构建“科学家领衔+创业者操盘+投资人赋能”的科学家创业新模式,打造“学院派创业军团”,支持深圳科创学院等建设专业孵化机构,打造“教授领衔+学生主体+天使赋能”的科研型双创企业集聚高地。
在产业链方面:抓好潜力主体培育,围绕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建立培育后备库,形成超1万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储备清单,分级分类评估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各方资源;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打造超300万平方米的高品质、低成本的“智”系政策性产业园区,建设“i南山”政企通服务总台,打造12个各具特色的虚拟园区,共同构成线上服务协同一张网,推出约2000项涉企服务,覆盖全区所有商事主体。
在资金链方面:根据企业所处生命周期,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支持政策。面对初创期企业,始终“投早投小投科技”;面对加速期企业,推动引导基金全方位赋能;面对成熟期企业,精准服务助力持续突破。
在人才链方面:实施人才服务“一卡通”制度,印发《“南山领航卡”管理办法》,为持卡人提供人才安居、健康管理、住房保障、子女入学、交通礼遇、知识产权等服务;构建贯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全教育链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集聚优势,靶向引进海外创新项目与人才团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未来,南山区将继续在科技创新上作出更多探索和实践,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中走在最前列。
(责编:曹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