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
个人中心
搜索
深圳市特区经济杂志社
杂志社简介
特殊荣誉
投稿方式
投稿须知
论文格式模版
当期目录
往期封面
特区经济学术委员会
《特区经济》合作智库
文章详情
副标题
黄奇帆:三大经济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
2024-11-27
近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介绍中国新格局下经济发展的新战略、新路径时表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新格局”是指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格局下,调整产业体系进一步夯实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心。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经济增长塑造了新动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有助于我国进一步打造世界经济强国、金融强国。
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产业链
黄奇帆认为,我国产业体系以实体经济为主体、制造业为重心。重心摆得好,不管风吹浪打,总是稳如磐石。近十年来,我国实体经济与产业体系均发生了深刻调整,在推动中国制造业行稳致远方面,主要进行了三方面调整:
一是布局上中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水平分工的产业链集群。这一调整使得我国工业制造产业链实现了强链补链。到2023年,中国进出口额中加工贸易已从60%降至20%以内;全产业链生产方式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之比提升至70%。中国工业品附加值以及加工方式有了极大提升。目前,中国是全球拥有最完整产业链的国家。
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实现自立自强。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长期以来,我国在原始创新、基础性创新上的科研费用投入只占总研发费用的5%,投入强度不足。相比之下,技术领先的欧美国家原始创新研发费用投入占比达到20%以上。要想实现双循环下的自立自强,必须加大原始创新研发投入。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在产业链自立自强方面已有很大提升,通过对短板环节进行强链补链,各类尖端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到2023年我国制造业产品中装备密集、技术密集型产品已达到90%。
三是充分发挥中国大市场功能。在中国大市场带动下,跨国公司合理的产业链布局突出体现在产地销、销地产两个方面。所谓产地销,就是利用当地的综合要素成本的优势组织生产,面向本地市场和全球市场进行销售。中国大市场能带动包括科研成本、固定投资成本、物流成本、采购成本、产品推销成本在内的制造业综合成本下降,帮助提升劳动生产力。五个成本摊薄是影响跨国公司“在中国、为全球”的重要因素。所谓销地产,就是面向本地市场组织生产,更好地组织供应链响应消费者需求变化。对外资而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强大的“引力场”。从效果来看,2010年至2020年,十年间流入中国的FDI(外国直接投资)增加一倍。
发展新质生产力须抓生产性服务业
在新发展格局下,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高质量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战略部署。
“目前,中国生产力发展已到了不能再过度依赖资源投入、劳动力投入或资金投入的时刻。粗放型的、消耗资源的经济发展模式已不可持续。大比例依靠货币投放拉动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以大量劳动力投入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也成为‘过去式’。”黄奇帆指出,在资源要素、资金要素、劳动力要素等传统三要素动能趋减的情况下,必须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发展路径上看,黄奇帆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应重点聚焦能源、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五大板块,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在此基础上,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着重在五个层面下功夫,即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工具创新和要素创新。
新质生产力不仅可以改变人类社会的工商业系统、社会系统,还将借由具体的商品走入普罗大众的生活,这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黄奇帆指出,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化时代,代表性消费品如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照相机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化时代,代表性消费品是汽车、空调、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进入信息化时代,代表性消费品是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液晶面板的电视机、打印机等。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以人工智能推动的新质生产力发展,也会产生新的“五大件”,包括机器人、ChatGPT大模型、具备脑机接口的AR/VR头盔或眼镜、智能驾驶汽车、3D打印工具箱等。各地需要在上述领域前瞻式布局,抢抓新质生产力发展新机遇。
此外,黄奇帆认为,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生产性服务业扮演了重要角色。生产性服务业不会消耗过多原材料和资金,主要依靠科技与人才的引领。以智能手机为例,生产智能手机既需要硬件等制造业发力,也包含了看不见的软件、操作系统、内置程序设计等。当今世界所有工业终端装备制造品,如果是高附加值的终端装备,可能40%、50%是制造本身产生的价值,50%、60%是服务产生的价值。新质生产力的价值正体现在服务产生的价值上。
在黄奇帆看来,科技型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集硬件制造与软件开发于一体的大型产业链“链主”企业,共同构成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主体。谁在生产性服务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谁将成为利润的核心、产业的灵魂。从这一点出发,中国需要培育更多科技型独角兽企业以及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新“链主”。
内循环、外循环制度标准要统一
除了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双循环下,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也是重中之重。黄奇帆明确,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更高水平开放、更宽领域开放、更深层次开放。
黄奇帆认为,今后几十年,中国的开放将重点聚焦五大任务:
一是以推动制度型开放为重点,贯通内外循环。具体来看,内贸、外贸要实现一体化,内循环、外循环的制度标准要统一。同一个生产线生产的出口产品与在本土销售的产品,在质量检测标准、市场准入、税收等方面各项规则、标准需保持同一水平。
二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建设贸易强国。对比中国40年来货物贸易的发展速度,中国服务贸易存在逆差规模大、结构效益不高等问题。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占全部贸易额的比重要逐步提升,与货物贸易一道,共同支撑中国贸易强国建设。
三是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推动全域协调开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间的合作,更推动了中国海岸线和陆岸线的一体化发展,我国东、南、西、北贸易线均产生了更多贸易量。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开放,需要中国全域全方位协同发展。
四是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为依托,推动中国各经济自由贸易区由点状发展向网络化发展转变。总的来看,国际经贸规则演进的基本方向是“三零”,即“零关税”“零壁垒”和“零补贴”。推动自由贸易区向“三零”转变,更加强调营商环境的趋同化。
五是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板块。中国致力于成为世界经济强国、金融强国,货币也应该是国际化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在于打造更加开放的人民币体系。
分享
发表评论
登录评论
匿名评论
提交
提交
电话咨询
信息咨询
在线地图
在线留言